后面是一句很精妙的比喻,西湖如同西子,淡妆浓抹,总是风流无限。西子即西施,蹙眉捂心仍然美绝人寰的西施,而西湖在苏轼眼中,一如西子之美。无论何种姿态,总有风致天然,难以掩盖。
苏轼的那句非常有名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耳熟能详。所以,西子的这种色彩颜色,总让人联想到西施的美色。但是,“西子”实际是西湖水的颜色,也称作西湖色。湖色可以是浅蓝,也可以是黄绿色,视天气晴朗程度所决定。元代文人袁易说:“绿酒西湖色,冰肌六月凉。”
相比之下,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意象,则能让我们的表达鲜活生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西湖的自然风光与西子这一文化意象相关联,我们欣赏西湖的水光潋滟时,便会想到西子的华丽惊艳,领略西湖的雨雾迷蒙时会想到西子的朦胧淡雅。当我们用这句古诗表达我们对西湖阴晴两态的赞美,妆容或浓或淡的佳人形象也跃然纸上。以美衬美,其美更美,更诗意,也更鲜活生动。
由是,出任杭州的苏轼留下了无数美篇。今天我们熟知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诸句,皆作于此时。
提到苏轼,最先映入人们脑海的印象是: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词人;他是写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人;他是画出《古木怪石图》的画家;他是写出《新岁展庆帖》、《黄州寒食帖》的书法家。
后面是一句很精妙的比喻,西湖如同西子,淡妆浓抹,总是风流无限。西子即西施,蹙眉捂心仍然美绝人寰的西施,而西湖在苏轼眼中,一如西子之美。无论何种姿态,总有风致天然,难以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