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的艺术介绍

陈履生:回顾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确是艺术的“一元论”时代,而且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确非常反感这种“一元论”。当我们**“一元论”之后,中国艺术界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但最终并没有对此欢呼雀跃,为什么呢?因为多元论恰恰分解了艺术的主流导向,中国画的各种论调恰恰消解了中国画的本体与核心***。现在,到底能有多少艺术家说得清楚中国画的根本精神与核心价值呢?我们在理念与技法上有太多的想法,各执一词,结果却忽略了何为中国画这一根本的“一元论”问题。所以,我认为,我们即使谈“多元”,也只能在“一元”的框架内,在主流艺术***的范畴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景德镇青花瓷画的突破变化与革新,是以王步等为代表的瓷画艺术家谱写的。王步早年瓷画艺术作品以工整细腻为主,中期以兼工带写为特色。进入20世纪五十年代,他晚期的创作,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技法上,亦有突破性的变化与革新。将中国文人绘画写意山水墨画之法与传统青花分水技法相结合,创造了不同于传统青花“双勾”分水的分水写意法。瓷画人物、花鸟、瓜果、鱼虫作品,显得笔墨简朴雄浑、色调高雅、风格鲜活。创造了彩瓷绘画自明、清发展以来前所未有的青花瓷画绘画新风貌,为陶瓷青花瓷画发展,开拓了新的表现领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期陶瓷艺术、瓷画家的思想也出现了新的转机和活力。王步、施于人、张志汤、王锡良、张松茂、李峻、戴荣华、张志安、赵惠民、余文襄等瓷画名家,深入现实生活,感受时代脉搏,以极高的**热情和饱满的艺术创造力投入到陶瓷创作之中来,创作了一批又一批,主题鲜明,寓意深刻的精品力作。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景德镇陶瓷百废待兴,十大瓷厂相继成立,瓷画艺人,为时代而作。

五十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工作的需要,颜美怡全身心地投入到话剧舞台事业中。这之后,颜美怡进入她艺术创作生涯的成熟和旺盛期。从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她接连在十几部剧中担任女主角。中外古今,各种个性,不同经历的女性形象,经过她细腻、真挚的表演呈现给广大观众。这时的颜美怡是天津**艺术剧院的台柱子演员,几乎饰演每一部戏里的女主角。在上世纪80年代后,颜美怡还出现在了英达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和谢晋的影片《最后的贵族》中。

收藏周刊:您刚才提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艺术成就,但我们知道,那个时候奉行“文艺为**服务”的理念,并不是一种多元、**的艺术生态。但又为何出现了那么多的经典?现在,艺术创作倡导**与多元的理念,却又为何呈现中国画“不堪”的一面?

      打开APP搜你想看,本站所刊载图文之著作权归快看漫画官方和快看漫画用户所有,内含官方内容和快看社区用户编辑内容,非经本站授权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