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心

清净心3

79人气值  |  175总评论  |  20关注

清净心介绍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戒。何等*十?所谓:身清净戒,护身三恶故;语清净戒,离语四过故;心清净戒,永离贪、瞋、邪见故;不破一切学处清净戒,于一切人、天中作尊主故;守护菩提心清净戒,不乐小乘故;守护如来所制清净戒,乃至微细罪生大怖畏故;隐密护持清净戒,善拔犯戒众生故;不作一切恶清净戒,誓修一切善法故;远离一切有见清净戒,于戒无著故;守护一切众生清净戒,发起大悲故。是*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无过失清净戒。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喜。何等*十?所谓:发菩提心清净喜;悉舍所有清净喜;不嫌弃破戒众生而教化成就清净喜;能忍受造恶众生,誓愿救度清净喜;舍身求法不生悔心清净喜;自舍欲乐,常乐法乐清净喜;令一切众生舍资生乐,常乐法乐清净喜;见一切佛恭敬供养无有厌足,法界平等清净喜;令一切众生爱乐禅定、解脱、三昧游戏入出清净喜;心乐具行顺菩萨道一切苦行,证得牟尼寂静不动无上定慧清净喜。是*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广大清净喜。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悲。何等*十?所谓:无俦伴清净悲,独发其心故。无疲厌清净悲,代一切众生受苦,不以*劳故。难处受生清净悲,*度众生故。善趣受生清净悲,示现无常故。*邪定众生清净悲,历劫不舍弘誓故。不著己乐清净悲,普与众生快乐故。不求恩报清净悲,修洁其心故。能除颠倒清净悲,说如实法故。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本性清净、无染著、无热恼,以客尘烦恼故而受众苦;如是知已,于诸众生而起大悲,名:本性清净,*说无垢清净光明法故。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如空中鸟迹,众生痴翳不能照了;观察于彼,起大悲心,名:真实智,*其开示涅槃法故。是*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广大清净悲。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心。何等*十?所谓:精勤心,一切所作悉究竟故;不懈心,积集相好福德行故;大勇健心,摧破一切诸魔军故;如理行心,除灭一切诸烦恼故;不退转心,乃至菩提终不息故;性清净心,知心不动无所著故;知众生心,随其解欲令出离故;令入佛法大梵住心,知诸众生种种解欲,不以别乘而救护故;空、无相、无愿、无作心,见三界相不取著故;卍字相金刚坚固胜藏庄严心,一切众生数等魔来乃至不能动一毛故。是*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大智光明藏心。

「一切诸国土,皆随业力生,汝等应观察,转变相如是。染污诸众生,业惑缠可怖,彼心令刹海,一切成染污。若有清净心,修诸福德行,彼心令刹海,杂染及清净。信解诸菩萨,于彼劫中生,随其心所有,杂染清净者。无量诸众生,悉发菩提心,彼心令刹海,住劫恒清净。无量亿菩萨,往诣于十方,庄严无有殊,劫中差别见。一一微尘内,佛刹如尘数,菩萨共云集,国土皆清净。世尊入涅槃,彼土庄严灭,众生无法器,世界成杂染。若有佛兴世,一切悉珍好,随其心清净,庄严皆具足。诸佛神通力,示现不思议,是时诸刹海,一切普清净。」

  • 内容评分

    暂无

  • 清净心简介详细

    画中的故事来自于佛教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 清净心漫画介绍

    请问 地藏清喜王的姓名是什么
    地藏王地藏是佛教中一位愿力深厚360问答的菩萨,地藏菩萨名,因他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又在密教其密号为悲愿金刚或称与愿金刚;在金刚界示现南方宝生如来之幢菩萨;在...
    展开阅读全文
    六祖*师法宝坛来自经 无相颂 解析
    一、《无相颂》是六祖慧能很具有代表意义的十五首偈子的合集,也是最能说**能顿悟思想的代表作品。读陆试但突载随跳二、*文如下:无相颂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展开阅读全文
    佛教方面有哪些书籍蕴含为人处世的道理
    净土来自宗是扎根于民间,深受众多人士360问答喜爱的佛教宗派之一。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多数在家念佛人对净土宗以至整个佛法没有全面准确深入的了解,认知和行持上不符合净土宗宗旨。...
    展开阅读全文
    在爱情面前怎么向内求和向外求的区来自分
    最近看的书是:《心生正是病生时》(昌空)欢积积万、《楞严经》、《法华经》、《永嘉禅讲情计座》(达照)(永嘉大师对禅修的介绍真是很好,对戒定慧的阐述也有实践意义,这应该作为手边常备...
    展开阅读全文
    佛教里慈悲分别是什么意思
    慈悲(佛教解释)《佛学大词典》慈,梵语maitrya,maitri^,巴利语metti;悲,梵语karun!a,巴利语同。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
    展开阅读全文
    谁知道驱邪的方法?
    第一招:佩玉。俗话说得好“披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玉乃是吉祥之饰物,人们认为佩玉能够百邪不侵。而在民间人们相信玉能护身、驱邪,代表着正气和灵性。玉有灵性,非附会也。玉质温润,触...
    展开阅读全文
    火烧功德林出自哪里?
    火烧功德林是“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的简称,佛教素以“林”来描述“众多;聚集”的意思。意思是说:修行最忌讳的是生工切气发脾气,一旦生气发脾气了,自己诸多的功德都会被毁于一旦,佛...
    展开阅读全文
    佛教中明心见性是一种境界吗?
    境界如下:第一、无念:大彻大率儿屋根悟的人没有妄念,没有执着来自的念头,没有分别的念头,没有愚痴的念头,没有无明的念头,内心充满着智慧。第二、无相: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了悟诸...
    展开阅读全文
    禅宗说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意思
    通俗的说,就是“灵魂”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国普照禅师修心诀》“本来面目”是禅宗创造的词来自佛经中使用的是【佛性】般若=实相=涅槃=法身=彼岸=一真=真如=佛性=...
    展开阅读全文
    禅宗在发展中受到那些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来自在印度佛教发展的各个主要阶段中,都存在着禅思想。甚至在印度佛教外的一些主要宗教中,相当于禅思想的宗教修持也相当发达。只是在印度佛教中,没有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夏威晶四接居存器理夷疗法
    借由前面禅的话题,介绍近几年来轰动全美的修·蓝博士,他曾以“荷欧波诺波诺”回归自性的疗法,在夏威术伟双浓源陈消群跳比夷精神病院中工作三年,治愈绝大部分令人束手无策的病人,并使整个...
    展开阅读全文
    什么是心无所住?如何才能心无所住?
    中国有个成语叫“刻舟求剑”,这个讲的是“心有所住”,住于什么呢?住于他在船上刻下的那个标记,其结果我们都知道了,而“心无360问答所住”正是针对这类问题所进行的纠治。这世上唯一不...
    展开阅读全文
    佛是什么??什么是佛?
    梵语buddha之音译,巴利语同。全称佛陀、佛驮、休屠、浮陀、浮屠、浮图、浮费船使重电别倍头、没驮、勃陀、馞陀、步他。意译觉者、知者、觉。觉悟真理者之意。亦即具足自觉、觉他、觉行...
    展开阅读全文
打开APP搜你想看,本站所刊载图文之著作权归快看漫画官方和快看漫画用户所有,内含官方内容和快看社区用户编辑内容,非经本站授权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