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

随想录3

54人气值  |  133总评论  |  54关注

随想录视频

巴金的《随想录》中《怀念老舍同志》、《怀念萧珊》、《怀念胡风》《纪念雪峰》、等作品,每一篇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他对亲人和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情。然而逝者已矣,往事难追,既如此,巴金唯有将对曾经与自己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亲友的思念寄托笔端,将这份对亲友真诚的爱凝固在片纸之间。

巴金对人类本性中**、平等、仁爱等普世价值表示认同和肯定,但这并非等同于巴金所持的人性论观点是完美人性论。在《随想录》中巴金者通过对过去自己所经历事件的一次次自责、忏悔和反思,处处体现着他对人性缺陷性的觉知与揭示。倘若无视个体“人”的必然性缺陷而总把自身视为神话般完满的存在,那么将造成何等无法估量的损失?这正是巴金非常担忧的问题。

身体每况愈下,巴老不得不改变写作计划。他放下了翻译到一半的《往事与随想》,集中精力写《随想录》。但他写《随想录》和翻译《往事与随想》的初衷是相同的。虽然时代、环境、作者不同,它们殊途同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往事与随想》是上篇的话,那么此时巴老所创作的《随想录》就是下篇了。”他用颤抖的手镌刻,用滚烫的心熔铸,他要告诫经过“灭亡”后得到“新生”的人们,铭记发生在**大地上的这段可悲的历史,也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之火,这熊熊之火便是巴老捧给读者的一颗滚烫的心。

从现有文献中尚无法找到明确的证据证明巴金《随想录》中对人性缺陷的反思是受到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影响,但稍加分析便不难断定二者之间或有关联。中国儒家文化传承了两千余年,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根深蒂固的,对巴金的影响自然也不会例外。也许儒家人性论对巴金觉知和揭示人性的缺陷过程中的影响,巴金自己尚没有明确觉察,但儒家人性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的彰显还是可见一斑的。

巴老从1978年12月到1986年8月,在将近8年的时间中,完成了五本共一百五十篇《随想录》的写作,被公认为这是一部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文献价值、思想价值、艺术价值的巨著。他是怀着一种修建纪念碑的悲壮心情翻译《往事与随想》的,从翻译这部书中找到寄托,找到安慰,诉说愤怒和心灵的呼声。他写《随想录》主要是出于对“***”的愤怒与控诉和对“**”的深刻反思,但受《往事与随想》的影响和启发也是重要原因。在创作《随想录》之前,巴老已经在凭借《往事与随想》对人生进行思考,其书名即源自这部书。

巴金的《随想录》中《怀念老舍同志》、《怀念萧珊》、《怀念胡风》《纪念雪峰》、等作品,每一篇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他对亲人和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情。然而逝者已矣,往事难追,既如此,巴金唯有将对曾经与自己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亲友的思念寄托笔端,将这份对亲友真诚的爱凝固在片纸之间。

  • 随想录分类表

    其他

打开APP搜你想看,本站所刊载图文之著作权归快看漫画官方和快看漫画用户所有,内含官方内容和快看社区用户编辑内容,非经本站授权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