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瓦舍内,一般会设置勾栏、乐棚等场所。勾栏内往往日夜表演杂技、说书、傀儡戏、影戏等节目;乐棚往往通宵奏乐(很多瓦舍内乐棚与勾栏是不分的)。瓦舍也常常会请当时名动一时的艺人去演出,类似于今天的“流量明星”坐镇。宋朝时著名的演员,如王团子、张七圣等都是瓦舍的常客。
宋代瓦舍的极度繁荣从文字记录中也可窥见一二。《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就曾描写过燕青带着李逵潜入东京城看元宵花灯前到瓦舍看热闹的经历。据史**载,光是北宋东京城内就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而当时最大的“象棚”,更是可以容纳数千人。东京瓦舍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勾栏与在勾栏内表演的艺人也往往是一种互相成就的关系,有名的瓦舍会邀请知名艺人,这些人一出场就能为瓦舍带来巨大的热度。所以勾栏往往会张贴“招子”,写清演员名字和献演节目,和今日张贴海报无二区别。如果是有名演员,勾栏往往还会提前造势,类似于今天的“电影宣发”。
东京城外的其他城市当然也有瓦舍,周密的《武林记事》就记录了南宋临安城内有瓦舍二十三座,甚至小县城、小市镇也有瓦舍勾栏。足以见得宋代瓦舍勾栏在民间的重要地位。
这些艺人也喜欢到有名的勾栏演戏——因为勾栏人流巨大,可以为他们积攒人气。另外,有名的艺人还可以使用勾栏的写词家或戏曲家。这些人在瓦舍勾栏内了解了许多民间信息,创作出来的诗歌戏曲往往也贴近现实,十分受百姓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