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9年,在瓦剌部落和明王朝双方都不知道事情真相的时候,瓦剌部落的可汗也先前去明王朝中央**进行求亲。双方见面以后,面面相觑,明王朝中央**表示不明所以。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当明王朝面临危难之际,很多人建议南迁,但是都被朱祁钰坚决反对,他和于谦君臣一心,厉兵秣马,高举抗敌的旗帜,最终彻底粉碎了瓦刺的威胁,使大明百姓免遭兵祸。一直到1644年明朝亡国大明王朝再无外患之忧,朱祁钰为濒临灭亡的大明王朝续命195年,功不可没。整个大明王朝从此走上了中兴之路。朱祁钰虽然只当了八年小皇帝,但是他的身份在当时得到了全国的承认,他的历史贡献也得到了后继之君的认可。
1449年的时候,蒙古铁骑进攻大明王朝。王振想着蒙古军也就三万多人马,于是鼓动朱祁镇御驾亲征,顺便可以带着他出去转一转玩一玩。而朱祁镇一向听他的话,不顾其他大臣的坚决反对就去了。蒙古军正等着他们去,明英宗、王振等人还没到战场,就听到了前线全军覆没的消息。这时候王振才突然醒了,打不过蒙古军。王振就让朱祁镇赶快下令班师回朝,然而坑爹的是,白跑出来一次,王振觉得有点不甘心,想让朱祁镇顺路去他的家乡逛逛给他长长脸。于是大军改道了,而且这时候,蒙古人已经追上来了。
明代重视火器制造,在中央**专门附设了兵仗、军器二局制造火器。明朝初年,只允许这二局制造火器,其他人一概不可,体现了明王朝对火器的严格控制。直至明英宗十四年(1449年),始授权各省生产铜火炮、手铳之类的火器。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敕大军南下攻掠明朝**,首领也先亲率蒙古骑兵攻占大同,大同告急。明英宗好大喜功,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亲征,在土木堡与也先部队交战。明朝军队指挥混乱,主动出击后又班师,受到蒙古军队夹击大败,王振被杀,明英宗被俘。**结束后,也先乘胜追击准备侵占北京。时任兵部侍郎于谦采用坚壁清野的办法进行了北京保卫战,守护了困境中的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