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感到十分遗憾的是,作为《十送**》原创的汉中红色歌谣《十送》却鲜为人知。随着时光流失,《十送》歌谣的挖掘搜集整理和发表传唱传承者石伟、孙伯和、刘守正、符文学、朱有炽、张万春等人,已被历史慢慢遗忘:
孙伯和和刘守正挖掘整理《十送》红色歌谣要比石伟早。1952年,他俩采访红四方面军老战士、伤残退伍返乡军人张万春时,张万春连唱带说地回忆了苏区老百姓唱《十送》送**的情景,引起了两人的注意。1953年和1954年,他俩去南郑县碑坝采风时,听到有人唱《十送》歌谣,立即进行了搜集和整理。石伟有**经历和部队生活阅历,而且从事过文艺创作,对红色歌谣理解深刻。他约孙伯和采访了张万春后,对孙伯和、刘守正整理的《十送》提出修改意见。1957年9月27日,石伟率先在《陕西农民报》上发表了汉中红色歌谣《十送》的歌词,并注明“流传南郑碑坝”。
与此同时,汉中市镇巴县也开始挖掘搜集整理《十送》红色歌谣。《十送》诞生在这里,失散的苏维埃**朱有炽是《十送》的创作者,也是传唱者。朱有炽上过学、有文化,他居住的镇巴县永乐镇与四川省通江县只有一江之隔。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打到永乐镇,朱有炽参加**,加入中国***,并担任过赤北县苏维埃**税务局长等职。他编写的《十送》红色歌谣,经**川陕**宣传部长刘瑞龙修改后,在赤北县广为流传。1935年,朱有炽在**途中失散。
镇巴《十送》红色歌谣叙述的是秋天,不是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最后撤离川陕**根据地的季节,它反映了苏区群众多次送别**时的忧伤情景。汉中市*史和地方志记载:群众送别**上前线不止一次,每一次作战前,群众都会为**准备好干粮,并组织民工队、担架队、救护队支援保障,他们把**送了一程又一程,盼望亲人胜利归来。
说起红色经典歌曲《十送**》,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有许多人还不知晓,这首红色经典歌曲与陕西汉中还有着很深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