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戏骨系列剧集中,这部《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极为成功的作品,它是对87版《红楼梦》的致敬,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代表佳作。
编剧刘玉洁花了一周时间,从《红楼梦》中挑出“刘姥姥进大观园”这条叙事线,同时去掉爱情线,这样既能贯穿贾府兴衰,又没有不适合孩子拍摄的内容。进入贾府的刘姥姥,为红楼梦中的公子小姐们打开了一扇窗,能让他们了解到穷人。最终贾府落魄,刘姥姥解救巧姐,又体现了知恩图报的精神,能将红楼梦灰暗的基调向上拉一拉。团队从道具、服装、音乐等方面都向87版致敬。该剧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演员平均年龄只有10岁。年龄虽小,演技却在线,所以无论剧集海报还是观众口碑,都将这群孩子称为“小戏骨”。剧集利用了儿童的模仿天性,让孩子自然地演绎爱恨情仇,也更贴近原著的主人公年龄,所以带给了观众不一样的观看体验。
因为是对87版的致敬之作,又是“小孩演大剧”的节目模式,《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中潘礼平团队选出来的小演员陈舒宜,也与87版贾元春扮演者成梅有几分相似。陈舒宜当年才12岁,小脸蛋白白嫩嫩的很是可爱,温柔的细眉,清亮的双眸,穿戴上与87版相似的服装头饰,那份该有的尊贵气质一下子就出来了。
摘要:《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到底是个什么人?这个人物形象到底具有怎样的特质?作者为什么煞费苦心地安排这么一个与贾家地位悬殊但又非常特殊的人物?初中、高中课本上都节选了《红楼梦》中的章节,还都有刘姥姥的出场.对这个人物的解读是非常必要的.从刘姥姥的一言一行、从刘姥姥的趣事糗事中,或许就能悟得不少的人生哲理.本文以对部编版教材九年级初中语文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课为例,展开对刘姥姥这个人物的解读.
从小到大,身边人凡是提到“刘姥姥进大观园”,必定是在形容他人或者自嘲自己见识短浅、孤陋寡闻。长大后,再看红楼梦,读到刘姥姥进大观园这段,简直惊掉了下巴,这哪是见识短浅啊,简直是一个情商极高且很有风骨的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