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失望地离开永隆镇。这趟京山之行,虽然没能找到陈俊鹏的家,但对沈浩和他的寻人服务来说,却是一个明显的转折点。就在沈浩为陈俊鹏寻亲的一个月后,报纸上有篇报道引起了沈浩的注意:河南省荥阳警方发扑克牌通缉令!沈浩从事网络寻人服务已经五年了。他知道网络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小的局限性,农村、山区,是网络的盲区。他在京山县寻访的时候,四个失子家庭无一了解网络。如果仅仅通过网络去帮助失踪者家庭寻人,可能远远不够。他一直在寻找一种可以将这些寻人信息传播到网络之外的合适载体。
警方发扑克牌通缉令的做法,让沈浩眼前一亮。在与朋友就此事在网上聊了四个月后,沈浩初步打算先为失踪儿童的家庭制作一副寻人扑克。期间,荥阳警方的扑克牌通缉令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红桃K”落网。这件事,给了沈浩很大的鼓舞。
直到2013年春节,沈浩想起为陈俊鹏寻家,已经忙活了8年。8年来,他走了很多省份,跋山涉水中,寻人扑克印了一个又一个版本,陈俊鹏的照片不时出现在新版本的扑克上。2013年4月16日晚,他接到一个来自陕西的电话,来电的人是一个女子,在电话里激动地说:“沈先生,那个山东寻家的陈俊鹏,是我的弟弟!”她的语气很肯定,甚至没有用“可能”这样模糊的字眼。8年没有结果的事情,一瞬间就有了音信,让沈浩也不由得有些激动。电话中的女子急切地想知道陈俊鹏的联系方式。沈浩立刻拨打陈俊鹏的手机,陈俊鹏备感意外。8年前,他联系沈浩的时候,还是一个高中生。如今8年过去,一直都没有任何消息,他几乎已经放弃了寻亲的念头。
关于寻人的“娱乐化”。在中国寻人界,有句名言:找到人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这句名言就是沈浩的原创。沈浩认真了解过,没有任何一条法律禁止民间人士利用扑克来传递寻人信息,从法理上来说,他制作“寻子扑克”是没有问题的。但从情感上来说,扑克牌的确属于娱乐用品,寻人信息又让人感觉很沉重,“寻子扑克”制作出来之后,沈浩看到很多人拿在手上,表情复杂,但看到失踪家庭对“寻子扑克”所抱有的热情和希望,他就释然了。
沈浩大开眼界。被称为中国扑克牌收藏第一人的李维刚教授欣然为沈浩题词:“寻子扑克万里行”。收藏家、上海的艾卓颖先生,知道沈浩“寻子扑克”的创意来自美军扑克通缉令,要送他一副原版。沈浩据此知道,扑克不仅仅是娱乐品,它是一种载体,有些著名的风景区、甚至医疗界,都用扑克来宣传或传播医疗卫生知识。沈浩想通了,“寻人扑克”,就是在娱乐中传播寻人信息,从此,他不再被这个问题折腾。
正如沈浩同志在日记中所言:“做官是为了做事,做事不能为了做官,如果做事是为了做官,那么事情也很难做好。”我将时刻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勤政为民的服务宗旨、清廉为官的服务信念、艰苦奋斗的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的服务态度,做一名合格的财政监督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