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志》记载:“人鱼似人形,长尺余。不堪食。皮利于鲛鱼,锯材木人。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秦始皇塚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出东海中,今台州有之。”根据上述的记载和描述,有人认为人鱼就是娃娃鱼,学名大鲵。因此推测,人鱼膏就是从娃娃鱼内提炼出来的油脂。
然而,近几年,专家通过反复考证和实验认为人鱼膏可能不是所谓的娃娃鱼的油脂,而是鲸鱼的脑油提炼出来的燃料。《太平御览》引《三秦志》记载:“始皇塚,燃鲸鱼膏为灯。”所以秦始皇陵墓中的照明所用就是以鲸鱼脑油制成的蜡烛!根据科学计算,这种脑油每小时燃烧7.78克,每立方米的脑油可以燃烧五千天,能够保证地宫内的长明灯需要。如果再联系上述《异物志》中的记载,人鱼似乎就是鲸鱼。
2.吴人沈莹著《临海水土异物志》(简称《临海水土志》),其中有记载夷洲当地的风土人情、地理、物产、动植物等等,是最早记述**岛的书。书今已轶,但所幸书中众多内容被《太平御览》引用而得以保存,本文引用其中最长的一段。
被誉为岭南第一位著书立说学者的杨孚曾在《异物志》写到:“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缴外大舟,锢以铁叶,值之多拔。”“崎头”指的是岛屿,“磁石”是隐没水下的礁滩,“涨海”就是南海,这是古人根据潮涨潮落命名的,同时他在《异物志》中还记载了南海诸岛产的海龟和玳瑁。
早在二千年前的汉代,中国**在长期的航海和生产实践中发现了南沙群岛。这在东汉杨孚《异物志》、三国时万震的《南国异物志》、东吴将领康泰的《扶南传》等书里均有记载。这些记载是中国**对自己居住和生产经营的土地的认识,南沙群岛不是无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