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的遗迹高清资源

远古时代的人类文明痕迹早已湮灭于烟尘。而白坭镇一座名为豆兵岗的小山丘,山丘上的银洲贝丘遗址,依稀可辨三水先民活动的遗迹。

由于保存不佳,大榭遗址中仅发现少许东周时期的灰坑、灰沟、柱洞、木桩等遗迹,出土有较多的陶、瓷、石、铜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以及少量动、植物遗存。其中质地坚硬的印纹硬陶、釉色莹润的原始瓷器和技艺精湛的青铜工具的发现,表明当时的大榭先民,在生活水平与生产效率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银洲贝丘遗址没有辜负考古学家。在不到1000平方米的区域内,考古队发现了不少墓葬、柱坑、灰坑和一批较完整的房基遗迹,还原了贝壳区、墓葬区、居住区等功能分区。这说明当时银洲贝丘遗址的先民已经学会用火,还会建造房屋抵御严寒和野兽的侵袭。

大邑**古城遗址,距今约4500年至4000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刘祥宇和同事们几年前在此发掘时,发现了古城旁有宽约200米的古河道。“紫竹古城也发现了古河道遗迹,河道甚至把城基本环起来,并且城的南边河道还可能存在人工挖凿的痕迹。我们推测,当时的先民把城建在河边主要是便于人和牲畜的饮水以及农业灌溉,在4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已开始有**地利用水资源。”

在距今约5000—4300年间的大榭遗址一期遗存中,发现了诸多墓葬、灶坑、灰坑、灰沟、烧结面、柱洞和木桩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陶、石器,少量骨器和竹编、木构件等器物,以及丰富的陆生、海生动物骨骼和较多橡子、南酸枣、葫芦、甜瓜等植物果核。其中磨制精细、形制规整的各式石器,形制多样、造型古朴的各类陶器,以及陶胎中常见的水稻谷壳印痕的发现,表明当时的大榭先民已经熟练掌握了伐木制作、水稻种植、炼泥制陶等技艺,在静寂的海岛之上描绘出一幅辛勤耕织、渔猎山海、炊烟袅袅的远古生活画卷。

      打开APP搜你想看,本站所刊载图文之著作权归快看漫画官方和快看漫画用户所有,内含官方内容和快看社区用户编辑内容,非经本站授权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