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学术一点的解释是,“核聚变”是模仿太阳产生能量的原理。原子由一个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和电子组成。在聚变中,两个原子通过粉碎它们的原子核被合并成一个原子。为了实现稳定的原子核,新形成的原子有时会舍弃以前用于将中子与原子核结合的高能中子。
假如质子俘获了游离态的电子,使其成为质子的卫星,那么这个新物质组合就是最为原始的原子,一种可宏观观测的物质形成了,在一个相对的宇宙时空中,原子的运动方向与质子运行方向基本一致,所以,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质子、原子会形成质子串、原子串,这些质子串、原子串则会在一定的条件下,成长为中子质子对,原子原子对,而原子对,磨合之后,密接合为一体就是原始的氢分子。氢分子的出现,就是宇宙元素分子物质的形成,这是宇宙宏观物质的初始物质。
一粒食盐-食盐分子-两种原子-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但是,在粒子的层次上,我们不再能以这种方式来认识事物。认为物质由一些组成部分构成,这种近似的观点也就完全不能成立了。粒子世界不能被分解为基本成分。
上述除量子外都有物质实体,原子与质子、中子、电子的关系可以看下图: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原子失去电子后变为离子,多个原子可以通过化学键组成分子。量子不对应某种物质,而是一种物理现象。
中子与中微子可以穿过原子(极小概率撞入原子核),它们是中性电荷的亚原子粒子,所以不会与原子内部的电磁场发生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