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可以说主要写了阿米尔的自我救赎之路。他是一个出身贵族的孩子,良好的童年环境就像温室一样,是他娇贵、柔弱,缺乏父辈打拼的勇气和豪气。童年对哈桑的背叛以及让父亲失望,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负罪感,因此,他的成长之路就是一条救赎之路。哈桑追的是风筝,他追的是真诚的友爱。好在,他没有迷失,坚持了下来。
南河拥有的劈开海浪的魔法,象征着为参宿劈开光明之路。他一次次救参宿于丧气鬼之手,也暗示他对参宿内心的救赎。
智玄听后,想了很久,说:"和尚已经赢了,我想他也应该计算一下胜利后的情况,这势必会引起学者们大量的批评和指责。救赎之路不是杀富济贫"。韩楚风随口问道:"什么是救赎之路?"通过这个问题,智宣法师突然明白了丁元英"杀富济贫"的意图,也明白了他心安理得的原因。
至于阿米尔表现出来的懦弱与自私,读者应该如何去看待这样不完美的主角?也许救赎和忏悔之路,正是怯弱且卑劣的人性被揭露出来之后,仅能做的事情了。
阿米尔成家立业后,在寻找救赎的路上,一步步突破自己原来软弱的个性,当他得知自己有机会赎罪时毫不犹豫的踏上了重返阿富汗之路,他的勇气不得不叫人敬佩。但等待他的'却是哈桑的死讯。
乡土塑成了骆驼的肉身与灵魂,他的**并不能说明乡村的伦理、道德及精神就是人们最后的皈依之地。因为通过吴志鹏的自我救赎之路与骆驼的毁灭之路的对比,我们不能单纯得出“是我们试图用乡土情怀和乡村道德解决问题的自欺欺人,是我们对乡土*国的凭空坚守和留恋,是我们的自我安慰和麻醉”之类的结论。当吴志鹏在城市*遭遇精神危机时,他从乡村历史*找到的自我救赎的精神支撑,是他反思自我历史的结果,而他的历史关乎乡村,所以乡村才是他观照当下自我的对象。从这个角度说,这不是单纯的皈依乡土问题,而是一个遭遇危机的精神个体在时代巨变、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何以安身自持,进行精神自救的问题。
精选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