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在考古中有两次重要的甲骨发现,即小屯村南地甲骨和花园庄东地甲骨,同样开拓了甲骨研究的新局面。1973年,殷墟小屯村南发现的一批储藏坑中出土大量甲骨,其中卜骨5260片,卜甲75片,大版的完整刻辞卜骨近百件。部分刻辞甲骨与陶器共存,使甲骨文字与其他遗物直接联系起来。1991年,位于小屯村东南的花园庄东地也发现一处甲骨坑,坑内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刻辞甲骨579片,完整的刻辞卜甲300余版。其甲骨卜辞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卜辞的主人不是“王”而是“子”,开辟了甲骨学中“非王卜辞”的研究。
历史上殷墟甲骨的发掘有三次重要发现:1936年6月,中研院史语所考古组在殷墟进行第十三次发掘,于小屯东北地发现YH127坑,出土刻辞甲骨17096片。为目前殷墟考古发掘所获刻辞甲骨数量最多的完整窖藏。1973年3月至12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于小屯村南发现刻辞甲骨5335片。这是第一次充分运用科学的考古发掘方法所获得的甲骨文资料,地层明确,伴出物丰富,为卜辞时代的确定提供了坚实证据。1991年秋,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于殷墟花园庄东地发现H3坑,出土刻辞甲骨689片,属非王卜辞,史料价值独特。
除了大量的青铜器,在殷墟还发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片。占卜后契刻在龟腹甲上的文字就是我们今天所称为的甲骨文。“这片甲骨片可以说是甲骨片当中的明星,‘一片甲骨惊天下’说的就是它。小小的甲骨片上刻了93个甲骨文,一共占卜了11次。”张欣说。
考古出土的甲骨,在运抵南京后,经过长时间的清理研究发现,被编号YH127。经统计,整坑甲骨共有17096片。其甲骨所表达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祭祀、田猎、农业、天文、军事等,涉及商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殷墟历次科学发掘以来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李济在《安阳》一书中称,这次发现“明显居于整个发掘过程的最高点之一,它好像给我们一种远远超过其他的精神满足”。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表示,约16万片甲骨文物分散在世界各地,难以用“物理形式”把甲骨重新集中起来进行研究,而最近20年,殷墟考古很少再出土甲骨片,目前甲骨文释读进入了瓶颈期。
新中国成立后在考古中有两次重要的甲骨发现,即小屯村南地甲骨和花园庄东地甲骨,同样开拓了甲骨研究的新局面。1973年,殷墟小屯村南发现的一批储藏坑中出土大量甲骨,其中卜骨5260片,卜甲75片,大版的完整刻辞卜骨近百件。部分刻辞甲骨与陶器共存,使甲骨文字与其他遗物直接联系起来。1991年,位于小屯村东南的花园庄东地也发现一处甲骨坑,坑内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刻辞甲骨579片,完整的刻辞卜甲300余版。其甲骨卜辞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卜辞的主人不是“王”而是“子”,开辟了甲骨学中“非王卜辞”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