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成为元代杂剧的经典代表,问世即“天下夺魁”,它的手稿是凤毛麟角,具有重大的文献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而这次展出的《西厢记》稿本是王实甫唯一存世的原作孤本。金圣叹称赞《西厢记》是“第六子才子书”。并说《西厢记》不同小可,乃是“天地妙文”。在思想上突破了传统婚姻观,肯定了必至之情,为戏曲开辟了新的道路。
当元杂剧《西厢记》遇到丁一滕导演和“新程式戏剧”,在繁星戏剧村的舞台上,将呈现出怎样的故事?11月17日,《新西厢》开启新一轮演出。观众熟悉的演员周小玲、邓帅、刘南男、高雅钰和冯田将联袂献上精彩的表演,让现场的观众感受到东方浪漫情怀的“爱情启蒙运动”。
作为元杂剧中的经典,《西厢记》以独特的手法描绘出“张生”与“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被后世传为佳话。丁一滕导演新程式戏剧《新西厢》作为第九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演出剧目,将于11月17日—12月4日在繁星戏剧村上演,“鬼才导演”丁一滕将带来他对于爱情课题的解读!
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在《新校注古本西厢记自序》中就说:“自王公贵人,逮闺秀里孺,世无不知有所谓《西厢记》者。”
我老家藏书比较多,小学时期就读过《论语》《孟子》《诗经》《左传》,背过许多古体诗,也私下看过《西厢记》《红楼梦》等戏曲、小说。在我父亲和塾师的教导下,我认为“四书”“五经”才是教人立身处世的好书,而像《西厢记》《红楼梦》等戏曲、小说不过是供人消遣的闲书。中学时期正值五四运动,从当时的《新潮》《新青年》等刊物里接受了妇女**、恋爱**等**思想,在古典文学领域里开始重视白话文学的作品,这才没有把宋元以来的戏曲、小说当闲书看,而且有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戏曲、小说中的人物故事,为他们摆脱封建束缚、争取美满婚姻的精神所感动。
《西厢记》成为元代杂剧的经典代表,问世即“天下夺魁”,它的手稿是凤毛麟角,具有重大的文献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而这次展出的《西厢记》稿本是王实甫唯一存世的原作孤本。金圣叹称赞《西厢记》是“第六子才子书”。并说《西厢记》不同小可,乃是“天地妙文”。在思想上突破了传统婚姻观,肯定了必至之情,为戏曲开辟了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