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但大丈夫的思想行为并不局限于此。圣人、哲人名士,非人人可以做到,大丈夫却可以人人做到。
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孟子提出的成为男子汉大丈夫的三大标准。三大标准中,“富贵不能淫”尤其令世人推崇。其现代解释可译为:荣华富贵无法扰乱其心志,贫困卑贱的处境无法改变其坚强的意志,强权**的威胁无法使其屈服。大丈夫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丈夫。
这是孟子解答什么才算是大丈夫。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荣华富贵无法扰乱其心志,贫困卑贱的处境无法改变其坚强的意志,强权**的威胁无法使其屈服。大丈夫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丈夫。
过渡小结:师:身处战国争雄的乱世,“以攻伐为贤”的君王,需要的是能帮助他们成就霸业的人,公孙衍张仪之流迎合君王的贪利之心,为自己的功名利禄,挑动战事,左右**,背信弃义,曾经重用过他们的六国并没有因此保全,百姓更受战乱之苦,孟子认为他们绝不是值得效法的大丈夫。在个人品质和名誉上,纵横家形象的确算不上光辉伟岸的大丈夫。他们有志向有才气,但是没有节操。那么,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呢。齐读这三组排比句,感受排比之美和排比之智慧。
这几句话是孟子与别人辩论什么叫做“大丈夫”时提出的准则。我国历史上这种“大丈夫”很多,比如西汉时的苏武。他奉命出使匈奴,匈奴首领胁迫他投降,先**他,不成之后又罚他到极其艰苦的偏远地方牧羊,断绝他的饮食来源。苏武始终不为所动,在匈奴被囚19年,最终回到汉朝。
师: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但大丈夫的思想行为并不局限于此。圣人、哲人名士,非人人可以做到,大丈夫却可以人人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