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积极踊跃报名参赛,通过演讲抒发了对老师、对父母的深情。9月份,少先队还开展了“学英雄少年,做有道德的人”活动,收集、学习了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事迹,同学们在被英雄事迹感动的同时,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英雄的敬意。主动帮助别人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高年级中队的同学们主动为低年级做大扫除;听到了一个个拾金不昧的感人事迹;读到了少先队员们与学校不良现象作斗争的故事……
英雄精神,永不落幕。我们要时时学习英雄,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勇才能英雄辈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新时代青年能否担当起民族复兴和**发展的重担,关键在于能否顺利成长成才。因此,对英雄精神的学习应该成为开学第一课,人生第一章,学深悟透,常学常新。让英雄教育,思政培养贯穿青少年学习生活始终,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教育模式,利用校报、广播台等多种途径,发挥学术讲座、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实践调研、基地参观、实地体验等多种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红色文化知识宣传,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英雄精神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好多事随着时间的流逝都逐渐淡忘,唯有少年时代看过的红色电影至今记忆犹新。《地道战》《红色娘子军》《永不消失的电波》……不仅记得这些影片的名字,故事内容也耳熟能详。因为这些红色电影的熏陶,我打小就崇拜英雄,心里暗暗萌生了长大当英雄的愿望。
往往是历史,而非虚构,倾向于伪饰英雄。岳飞嫡孙编写《鄂王行实编年》记录岳飞事迹,都要杜撰不存在的朱仙镇大捷和十二道金牌,凸显出壮怀激烈。其实,从“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诗)的少年**,一直到“对镜空嗟白发新,花下少年应笑我”(岳飞《过张溪赠张完》诗)的迟暮英雄,岳飞始终都不只是那个气吞万里的天下兵马大元帅。更多时候,拍遍栏杆,拨断琴弦,也四下无人,唯有月色虫声。“可惜层楼无铁笛,负我诗成。”
岁月无声,光影有痕。队员们共同观看红色影片,回顾峥嵘岁月里的英雄少年在烽火硝烟中的智慧与勇气,领略老一辈**先驱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受无数先辈们深厚的爱**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