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之战cos内容

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在位)在位期间,东亚世界发生了诸多重大事件。如660年百济灭亡、668年高句丽灭亡、674年唐朝与新罗爆发七重城之战、676年安东都护府内迁,这些事件对东北亚关系都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学界对东北亚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事件与国与国关系的研究,缺乏宏观把握[1]。相关事件的发生与唐高宗的东北亚秩序构建思路密不可分,因此本文试图从唐朝与新罗关系入手,透视唐高宗对东亚**格局的构建。

摘要:唐朝建立之初就着手于对东北亚**秩序的构建,试图恢复汉武帝时期的四郡体制。唐朝帮助新罗灭高句丽、百济正是这一计划的体现,但是高句丽、百济的灭亡使得新罗一家独大,新罗因此与唐朝相抗衡,双方在领土、亡人等方面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于674年爆发了七重城之战。唐朝在**半岛的实力削弱,使新罗更加变本加厉,随着西部吐蕃入侵,唐朝无暇东顾,安东都护府内迁,唐朝势力收缩,最终玄宗以官方承认新罗对**半岛的统合。唐高宗对东北亚秩序的构建在整个东亚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历史上的钓鱼城之战荡气回肠、惊心动魄,但去过钓鱼城实地踏访的人往往大失望,感到困惑:蒙古大军围攻20余年不克真的就是这个海拔391米的山头么?

钓鱼城之战,并非一次两次一年两年的短兵相接,而是大大小小两百多次战斗。钓鱼城之战,不仅仅是合州军民单纯的保家卫国之战,也不仅仅是南宋王朝与蒙古大军之间的一场生死决战。钓鱼城之战,以弱胜强,空前绝后,不但延续了南宋20年的寿命,还阻止了蒙军西征。

蒙哥之死诱发了蒙古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利之争,为争夺汗位,忽必烈撤回了进攻四川的10万大军;而此时远征西亚的旭烈兀大军正秣马厉兵,准备进攻伊斯科世界最后一个政权埃及。收到蒙哥死讯后,旭烈兀立即东归帮助兄长忽必烈争夺汗位。钓鱼城之战不仅使南宋王朝延续了20年的寿命,同时也间接帮助了欧洲和伊斯兰世界,钓鱼城由此被称为“东方的麦加”和“上帝折鞭处”。

七百多年前,*座陡峭的山城***己之力,独自抵挡蒙古铁骑数十载,*度拯救了风雨飘摇*的南宋**,打乱了蒙古**征服欧亚**的脚步,第四任蒙古大汗蒙哥在钓鱼城下沉沙折戟,饮恨而亡,那么钓鱼城究竟有何与众不同之处能让“上帝之鞭”在此折断?今天咱们就*聊聊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的钓鱼城之战。

      打开APP搜你想看,本站所刊载图文之著作权归快看漫画官方和快看漫画用户所有,内含官方内容和快看社区用户编辑内容,非经本站授权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