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拐角楼是“三线”**时期职工家属区的典型代表,是德阳城北的“繁华之地”。旁边的五叉路口,有108国道穿越而过,是连接成都、绵阳的公路要道,东方电机位于路口的西边,平时职工上班、下班,车来车往,十分热闹。我住的单身公寓就在拐角楼的背后,基本上每天都要到拐角楼“压马路”,去上班,去德阳城里办事。实际上,拐角楼再怎么“繁华”,也就职工家属区红砖房子密集一点,交汇的五条马路铺上了沥青而已,拐角楼旁边一个简易的钉马掌的铺子,就说明了这里不过是城乡结合部,这里的马路是真正的马车还在使用的路。
1986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了“三线”**老厂东方电机(简称东电)工作,在德阳火车站下了火车,沿马路走了二十来分钟后,前面是五条路的交叉路口,俗称五叉路口,路口的东边排列着一栋栋只有三四层楼高的红砖房子,这就是东方电机的一生活区,生活区靠外面的一排沿弯曲的马路修建,形成拐角,由此得名拐角楼。
一排排低矮的青砖黑瓦的**房,一排排斑驳的红砖楼,静静地矗立在濛濛细雨中像是向我诉说着曾经在这里发生的故事!
老房子南边看是用铁管做的厂区栅栏大门,往里走正是进入厂区了,东西是一条路,两边都是红砖建筑。路的南边是很长的一栋二层红砖楼房,大概长度有50米吧!木头窗户破破烂烂的,有的有玻璃有的没玻璃的。这栋楼看着非常像宿舍楼,到里面看也是大概20多平米一间间的,我觉得应该是办公楼,因为离大门很近,楼里也是太脏乱不堪。
这栋中西合璧的红砖楼是国民*金门县*部旧址,*部一共有三栋建筑。很少看到这样的建筑风格,前面一红砖厝,后面是一栋二层小洋楼,中间天井,相当有特色,可惜大门紧闭无法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