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市场机会、资源禀赋、收入结构等因素的差别,在村老人的收入情况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可以粗略将之分为两种:普通农业型村庄的老人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的老人,后者包括东部沿海工业型村庄的老人和中西部城郊农村的老人。整体而言,普通农业型村庄的老人收入较低,主要依靠土地实现自养,而经济发达地区的老人增收渠道较多,在自养之外,还有较大余力向子代输送资源,是家庭中较活跃的生产者。
不少网友看到老人挣一万元很难后发出感慨,“老年贫困问题真的很严重”。然而,低收入并不一定意味着贫困,多数普通农业型村庄老人过着“低成本、高福利”的自养生活。在收入较低的情况下,普通农业型村庄老人都实践出了一套“低收入、低消费”的生活模式。
但也不得不说,农村养老问题还是很突出,中西部普通农业型村庄老人多处于底线养老状态,如何有效提高养老水平、解决老人照料问题还需要好好探索。
陈老太太的大儿子居住在农村,一个孙子也居住在村庄,但老年人和他们的交流不多。老年人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共同语言也很少。外出打工的孙子们过年回家,也是在打牌、看手机,与老人没有什么话讲。
农村打零工的种类有自建房、农业、村庄**、婚丧嫁娶等。虽然种类很多,但每一类的用工量都不大,总体来说是“僧多粥少”。零工一般按天收费,平均每天60-150元。因为打零工太少,一些农村甚至出现老人打零工送礼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