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屈原笔下的神仙眷侣湘君与湘夫人,更是赋予了木兰丰富的内涵,把它的意象渲染得飘渺之极。木兰从遗世孑立的承露杯,变成了凄美浪漫的寻爱舟。
湘夫人南下寻找湘君,洞庭湖上是她乘坐的飞龙舟。飞龙舟迎风鼓帆,“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桂树为桨,木兰树为舷,驶过冰一样空明的水面,击起雪花一样的浪。屈原妙笔生花,先是在毫尖捧起了一只承露杯,又打造了一艘木兰舟。从那以后,在古诗词中,凡小舟轻棹,几乎俱是“木兰舟”。凡采莲也皆是木兰舟,“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湘君、湘夫人为配偶神”一说从明代汪瑗开启了后,逐渐被大家所接受,亦延伸发展出其他两种观点,但无论如何,二者是配偶的认识变得深入人心,这主要是由于此二篇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应答倾向以及男女爱恋之意。
古老的传说难免会流传出不同的版本,也有把大舜当成湘君,把娥皇、女英称为湘夫人的。《楚辞》名篇有《湘君》和《湘夫人》,湘君明显是男神,湘夫人是女神。楚国人在洞庭湖边大搞祭祀排场的时候,有巫师装扮成湘君的模样,且歌且舞,又有巫师装扮成湘夫人,同样且歌且舞,唱着“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今天我们依然能从这样华美而一往情深的歌词里边,窥见当时楚国人在祭祀典礼上的意乱神迷。
楚人对湘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事,**意念中的神,也就具体地罩上了历史传说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与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为原型的。
8.《风中奇缘》;比起原著,更喜欢霍去病,更喜欢电视剧里的九爷。自从看到九夜的结局就没再看了。看书的时候,一直埋怨九爷太自卑,重复。看戏的时候,心里特别苦恼。好的演技真的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我觉得一般,但是我很喜欢剧中***和**的感情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