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出海

郑和出海3

52人气值  |  72总评论  |  59关注

郑和出海资源

传闻说郑和下西洋是朱棣派他出海找寻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文,实际上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

郑和正是带着这样一个豪华船队,先后连续七次出发,直至西洋,每次出海总计人口达到了2.7万之多,一直航行到了如今的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也门,索马里,孟加拉国等地。值得注意的是,郑和船只的人员构成。

“西洋私尊”三太保的说法也有问题。王景弘曾与郑和同下西洋,伯希和著《郑和下西洋考》说,爪哇故事中相传有一王三保。侯鸿鉴《南洋旅行记》“三宝垄”:“三宝洞有一墓,当时郑和、王敬宏同下西洋,王卒于此,故葬之,误传三保大人埋骨之处。”可见,王景弘有“三保”之称,是后人的附会,没有历史文献作依据。侯显虽以通使西番而名声显赫,但他多走陆路。就出使西洋而言,侯显是不能与郑和、王景弘齐名的。他出海到过榜葛剌(孟加拉),却没到过西洋大国;郑和到过西洋,但没到过榜葛剌,西洋人怎么会把他们三人并称三保呢?

正是由于拥有这样实力强劲的舰队,郑和才能前后七次下西洋。也正是因为这七次出海,东南沿海的海盗几乎被消灭殆尽。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郑和的出海实际上是以另一种方式执行禁海令。

于是,我们看到: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一带被称为东洋;中国以西的海域和陆地——西亚、印度洋、东非等被称为西洋,所以郑和出海航行被称为下西洋;南洋的名称出现得比较晚一些,是从东洋和西洋分化出来的,指东南亚一带;北洋是指黄海、渤海一带,大家耳熟能详的北洋水师即来源于此。

  • 郑和出海故事

    【每周五更新】 古代有一个郑和励志周游世界,后来作为使臣代表皇帝出国,路过爪哇国发现当地的大船无法靠近岸边,于是热心的帮助当地修建了码头,获得了当地人及世界各国的称赞。

  • 郑和出海资源大全

    郑和带领船队七次下西洋,下西洋时的宝船真的如描述中的那么大吗?
    实际上明代官方并没有郑和宝船尺寸的任何记载,而现在所说的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数据是一本名叫《三宝太监西洋记》的小说里提到的,后来被清人收录进《明史·郑和传》,从此作为正史数据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浏河地名的条获移怕河分包态轮轻由来
    江苏省苏州太仓市浏河镇浏河镇位于太仓市东部,东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与上海宝山、嘉定来自县接壤,为长江口的第二道门户、太仓市沿江的重要集镇、江苏省最大的渔业基地。历史上就是江南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打开APP搜你想看,本站所刊载图文之著作权归快看漫画官方和快看漫画用户所有,内含官方内容和快看社区用户编辑内容,非经本站授权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