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去看心理医生》的经典语录有很多,例如:
1、水流默默地积聚威力,看似谦逊低调,可谁要轻视了它,它危险重重的能量就会爆发。
2、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
3、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就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4、我们看到的自己,并不一定总是我们喜欢的样子。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
5、你得记住,蛤蟆,我们绝不是父母的翻版。虽然父母对我们影响极大,但每个人自身的独特性确保了我们不是父亲或母亲的复制品,而是**的个体。
6、困惑是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这说明固有知识的局限开始被打破了。你要直面新的信息,这些新的信息会挑战你现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由此产生的焦虑是让你改变的动力,很可能也会开启你的创造力。
7、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8、如果你为自己负责,就会认识到你对自己是有自**的。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你自己。
9、但现在,他渐渐获得了一种能力,让他在回忆时不再谴责自己。他能找到事件之间的联系,能客观地去看,而不再感到内疚。慢慢地,他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事情会以那样的方式发生,以及它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换句话说,蛤蟆在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从中学习领悟。
10、‘自证预言’的意思是,我们会控制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我们会确保自己的世界和预期的一样。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内容简介
该书讲述了陷入抑郁的蛤蟆先生在朋友的帮助和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最终走出抑郁的故事。蛤蟆先生不幸患上了抑郁症,他带着几乎绝望的心情找到了智慧的心理咨询师苍鹭,并在满分10分的心理状态自我评分表上沮丧地打下2分。蛤蟆先生无比敏感于外界评价,却在感到愤怒时习惯性地压抑;他经常为被朋友数落感到委屈,却只会感觉到这都是自己的问题。
在苍鹭耐心地引导下,蛤蟆先生逐渐认识到了自己要么处在一味追求顺从和适应他人想法的“儿童自我状态”中,要么处于对他人或自己求全责备的“父母自我状态”中,唯独很少处在一个理性地看待自我的“成人状态”里。经过苍鹭的引导,蛤蟆先生最终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心理诊所。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创作的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97年。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