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生物学家名字

545浏览
你算什么小点心

海底两万里的生物学家的名字是:阿龙纳斯。

在小说《海底两万里》中,阿龙纳斯是著名的法国博物学家与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和他的仆人搭乘尼摩船长的鹦鹉螺号潜艇开启了海底冒险之旅,在故事的最后,阿龙纳斯与仆人成功逃脱,并把海底的秘密公诸于世。


《海底两万里》介绍

《海底两万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全书共2卷47章。

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和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在法国,作品于1869年3月20日~1870年6月20日连载于《教育与娱乐杂志》(Magasin d’Éducation et de Récréation);

第一、二卷的单行本分别出版于1869年10月28日和1870年6月13日(无插图);插图本出版于1871年11月16日,111幅插图由Edouard Riou和Alphonse de Neuville绘制,Hildibrand雕刻。 

该书最早被翻译到中国则是在1902年,题为《海底旅行》,由卢藉东、红溪生据太平三次的日译本《五大洲中海底旅行》转译(该译本据英译本转译),最初连载于《新小说》,只可惜并未刊完。

 这是该书已知的最早的中译本。

《海底两万里》人物介绍

阿龙纳斯

皮埃尔·阿龙纳斯(Pierre Aronnax,又译阿罗纳克斯、阿龙纳克斯),法国博物学家,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教授,40岁,博古通今,在法国出版过一本书叫《海底的秘密》(Les Mystères des grands fonds sous-marins)。

他乘潜艇在水下航行,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康塞尔,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细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

阿龙纳斯还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

相关问答推荐

海底两万里的生物学家

海底两万里的生物学家

《海底两万里》中的生物学家叫做阿龙纳斯。在小说《海底两万里》中,阿龙纳斯是著名的法国博物学家与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和他的仆人搭乘尼摩船长的鹦鹉螺号潜艇开启了海底冒险之旅,在故事的最后,阿龙纳斯与仆人成功逃脱,并把海底的秘密公诸于世。
3331浏览
海底两万里船长名字

海底两万里船长名字

海底两万里船长,尼摩船长.尼摩船长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鹦鹉螺号(Nautilus,又译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艇长,带领阿龙纳斯教授进行海底环球航行。
10浏览
海底两万里教授名字

海底两万里教授名字

《海底两万里》的教授叫阿龙纳斯。阿龙纳斯是著名的法国博物学家,生物学家,博古通今。
82浏览
海底两万里结尾

海底两万里结尾

《海底两万里》结局是:结局是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和他的同伴回到了陆地,阿龙纳斯将这次海底旅行的经历写成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尼摩船长和他的鹦鹉螺号潜艇仍然在大海深处航行。
93浏览
海底两万里捕鲸手的名字

海底两万里捕鲸手的名字

《海底两万里》中捕鲸手的名字叫:尼德·兰(Ned Land,又译为尼德·兰德)。他是《海底两万里》的主要人物,是个比较原始的加拿大人,一个野性十足的捕鲸手。他性情火暴,受不了被监禁,总是计划逃脱。他曾在海底手刃巨鲨,如果没有他,教授和康塞尔最后不可能回到陆地上。
3979浏览
海底两万里有几章

海底两万里有几章

《海底两万里》一共有47章,第一部24章,第二部23章。此书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潜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水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海底旅行。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各自的家乡。
4浏览
海底两万里作品梗概

海底两万里作品梗概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和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12浏览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儒勒·凡尔纳。儒勒·凡尔纳,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凡尔纳出生于法国港口城市南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依从其父亲的意愿在巴黎学习法律,之后开始创作剧本以及杂志文章。在与出版商赫泽尔父子合作期间(1862年至凡尔纳去世),凡尔纳的文学创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10浏览
打开APP搜你想看,本站所刊载图文之著作权归快看漫画官方和快看漫画用户所有,内含官方内容和快看社区用户编辑内容,非经本站授权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