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场大作战高清资源

联合训练场地是保证部队生成联合作战能力的物质基础,也是提升联合作战能力的重要依托。面向未来战场,应坚持以联合作战需求为牵引,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支撑作用、训练资源的集成作用,在发挥好原有训练场地**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服务备战打仗需要的联合训练场地。

注重需求牵引,优化体系**布局。战场需求决定军事资源投向。未来的联合作战,力量更加多元,战场态势更加复杂多变。面对日趋复杂的战场环境,需要把握优化联合训练场地**布局,打造全域多能的训练场地体系。为此,应当根据联合作战任务和武器装备发展需要,全面系统地廓清场地**的总体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各部队部署和现有训练场地资源分布情况,从全局的高度对联合训练场地的选址、规模、容量、功能、技术等**需求进行系统研究论证,按照区域统建和**共享的原则对全军训练场地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和统一调配,以形成立足长远、层次分明、配置合理、实用高效的联合训练场地体系。

信息化设施应着重**联合作战实验室、网络模拟对抗、兵棋推演等系统,配套做好通信基站、场景监控、电磁干扰、末端传感等场地信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应融合未来新质作战力量参训模式,构设基于典型地域的联合训练环境,重点完善军港码头、军种阵地、指挥所等骨干战场设施,加强军兵种联合兵力突击和火力打击靶场,联合作战行动配套的水域训练、城市作战等战场设施**,全面提高训练场地综合保障能力。

能战而胜的底气源于哪里?据了解,转制以来该总队主动对标“全灾种、大应急”职能定位,按照强队先强基理念,逐年逐项加强训练场地**,为队伍练强灭火作战和综合救援能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训练的突破;没有思想的**,就不会有训练的跨越。加速推进队伍训练转型升级,让平时演训更大化贴近实战,作战目标要清晰,逻辑层次要分明。大队鼓励队员在“怎样训”和“训什么”上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探索训练转型升级的新路子。有队员说:“山岳救援训练不真实,训练场的高台高度过低,与真实救援环境相差甚远”,大队便在营区外寻找训练地点,将训练场搬到野外,使训练更加贴近实战;有队员说:“我是去年中旬入队的,经历过真实火场次数寥寥无几,觉得灭火作战训练过于模式化”,大队就在野外开展灭火实战模拟训练。实战化训练,不仅能在训练实践中完善救援设计,更能提升队员团队协作能力。

      打开APP搜你想看,本站所刊载图文之著作权归快看漫画官方和快看漫画用户所有,内含官方内容和快看社区用户编辑内容,非经本站授权许可,禁止转载。